2019 年 12 月 06 日 【青聽我們說】氣候政策問與答摘要 12/5 日晚上,在冷冽的冬季雨水中「青聽我們說 2020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落下了帷幕。 三個晚上的活動中,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邀請了三位總統候選人各自發表了青年論述、回應了六個青年組織、總共18道題目。 其中,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有幸受邀,提出氣候政策相關的問題。此文便是摘錄三位總統候選人的回答。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所提出的三個問題如下: 【提高氣候變遷行政層級】 目前的氣候變遷主管機關為行政院環保署,... 健康 國家自定貢獻 廢棄物 講座/論壇
2019 年 12 月 01 日 【COP25】氣候要事燒起來 2019.11.27-12.02 #1 無聲的抗議:藝術家以雕像警示不斷上升的海平面 Lorenzo Quinn’s 所創造的三公尺版本的巨大雕刻 "Support”正在COP 25 的舉辦國西班牙中展示,用來提醒會議的參與者威尼斯以及全球的沿海都市正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其中這個月初的威尼斯淹水的紀錄更是近50年來之最。 三公尺版本的雕像將準備在COP25中展示,作為聯合國氣候變遷、 Lorenzo Quinn以及Halcyon... COP25 交通運輸 低碳經濟 碳中和
2019 年 11 月 25 日 氣候站起來,青年要發聲 撰稿人: 鄭宇涵 潤稿人: 謝尚融 相信大家對 Greta Thunberg 都不陌生,她是來自瑞典16歲的女孩,"Fridays For Future” 一連串的全球青年氣候行動就是由她發起的,而台灣也跟著響應「沒有未來,何必上課」之罷課活動,這些行動旨在於抗議政府及有能力做點什麼的大人們不夠正視氣候變遷,如果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越來越惡劣,那麼現在去學校上課所學的,一步步構築起來的夢想根本沒有討...
2019 年 11 月 23 日 IPCC最新特別報告與海島台灣的未來緊密相連 作者:鍾靜儀 核稿人:許菀庭 今年8月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熊熊大火燃起了世界各地人民對氣候變遷的關注,然而,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認識不能僅止於陸地上的故事。沿岸生態系統,如海草和紅樹林封存的二氧化碳遠高於熱帶雨林,卻鮮少人知道這些藍碳生態系[註1]正以比熱帶雨林快 5-10 倍的速度急遽消失。台灣作為太平洋上四面環海的島國,談到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沿岸衝擊、海平面上升,我們都無法置身事外,因此本文編選聯合國... COP25 海洋與海岸 災害
2019 年 11 月 23 日 Blue COP,怎麼Blue? 作者:梁曉昀 潤稿人:王曉朗 「Blue COP」的藍是什麼藍? 相信大家近期在TWYCC發文《 IPCC最新特別報告與海島台灣的未來緊密相連 》中,已清楚了解到IPCC於今年九月發表的《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特別報告中指出,在最糟的情況下,全球各地的冰川將有八... COP25 交通運輸 廢棄物 海洋與海岸 能源
2019 年 11 月 22 日 六合之內,論而不議:巴黎協定第六條的今生 作者:楊思華,楊竣文,游宜珍 核稿:李建歡 上次我們介紹了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前世 ,這次我們將為大家揭露第六條的今生,聊聊專家學者們如何看第六條。 專家學者們怎麼看? 學界對於巴黎協定第六條的討論,多半聚焦在如何實現第二項「結合各國國家轉讓減緩成果與其NDC目標」、「維護環境完整度」,以及第四項「設立兼顧永續發展與減緩目標」等制度性爭議。這些爭議背後隱含著,巴黎協定強調國家自主性與國際碳交易制度限... COP25 工業 碳交易
2019 年 11 月 21 日 六合之內,論而不議: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前世 作者:楊思華,楊竣文,游宜珍 核稿:李建歡 2015年,於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締約方大會(COP)中,各締約國簽訂了史無前例的巴黎協定,為氣候變遷問題做出共同承諾。每個締約國都要制定並履行國家自定貢獻(NDC),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並調適氣候變遷衝擊。其中,巴黎協定的第六條中,是最引人矚目且爭論至今的,即「透過國際合作以達成NDC」。巴黎協定第六條為什麼具高度... 國家自定貢獻 碳定價
2019 年 11 月 20 日 巴黎怎麼走:玩轉NDC的基本攻略 撰稿人:楊竣文,游宜珍,楊思華 核稿人:胡平楷 NDC是什麼?能吃嗎? NDC的全稱是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 翻成中文就是「國家自定貢獻」,也就是每個國家自己提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計畫。各國制定NDC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是為了在各國國情不同的限制下,確保人類能達成巴黎協定中的總目標。以經常被納入各國NDC的「碳預算」為例,若要限制全球... 國家自定貢獻 碳中和 能源
2019 年 11 月 02 日 波昂的嘀嗒聲:我們與NDC共同時間框架的距離 作者:鄭宇涵、陳芃如 核稿:柯建佑 相信大家都聽過《巴黎協定》,但你知道《巴黎協定》事實上並不是各個締約方 (以國家或集團為單位) 可以直接照著執行的內容,而更像是在對抗或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時,為了讓眼前及未來的工作有效進行,應該遵守的原則;因此,各締約方實際上必需自己照自己國內或集團內的情況,量身打造自己對抗及因應氣候變遷的計畫,這樣的計畫即是 NDC (Nationally Determi... 國家自定貢獻
2019 年 10 月 27 日 氣候變遷下的 ACE:聯合國如何讓社會準備好面對氣候危機(下) 作者:蔡豫盼 核稿:李建歡 「氣候賦權行動」 (Action for Climate Empowerment,簡稱ACE) ,明訂於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 (UNFCC) 的第六條之中,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中,曾經是較不被重視的議題,以往眾人僅簡略地稱之為「公約第六條」。然而在許多國際青年和NGO的努力之下,我們可以看見近年來它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容忽略。終於,ACE現在不僅獲得正名,也有了許多實際的執行方案... 國家自定貢獻
2019 年 10 月 24 日 氣候變遷下的 ACE:聯合國如何讓社會準備好面對氣候危機(上) 作者:蔡豫盼 核稿:李建歡 「氣候賦權行動」 (Action for Climate Empowerment,簡稱ACE) ,明訂於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 (UNFCC) 的第六條之中,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中,曾經是較不被重視的議題,以往眾人僅簡略地稱之為「公約第六條」。然而在許多國際青年和NGO的努力之下,我們可以看見近年來它的重要性越來越不容忽略。終於,ACE現在不僅獲得正名,也有了許多實際的執行方案...
2019 年 10 月 23 日 在氣候變遷面前,我們都不是局外人:來自亞馬遜雨林的聲音 作者:游宜珍、楊竣文 核稿:蘇莘 多年以來,科學家肯定亞馬遜雨林具有全球氣候調節的功能,生態多樣性豐富,可說是地球之肺。另外,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與文化,更是多到難以想像。但這短短幾十年來,雨林正面臨天大危機。 最新的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INPE)的Deter B衛星系統觀測紀錄揭露,光是2019年7月,亞馬遜雨林已消失1345平方公里,亦即每分鐘超過3個足球場的面積。這樣雨林消失的速度,將可能影... 交通運輸 能源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