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 15 日 地熱發電不可行? 汩汩的白煙被青山環抱,和蒹葭蒼蒼互映成了美極了的景緻。 翠草起伏綿延如浪,偶有不自然的小斷崖露出大地暗色的肌理,卻也在時間的打磨下顯得調和。 「這裡好久以前曾發生過土石流,但反正附近也沒什麼居民,就算是大地自然的活動筋骨吧!」地熱電廠的開發商先生和我們說道。 他帶著我們環走清水地熱地區的數口地熱井。這些早在民國六零年代便「開了天窗」的地底熱源至今仍然火熱。傳聞它們都是當年那還對台灣自產石油、天然氣... 工業 能源
2018 年 10 月 04 日 與小農--李漢鵬訪談 文/凱鈞 圖/李漢鵬提供 這個月的農業小組有幸採訪到 馬芝遴田野工作室。幸福米 的稻米小農--李漢鵬。漢鵬是我少見從小就想從事農業的人,因為農業在GDP產值只佔1.7%,而一個台積電就佔了3%,所以可以看的出來農業的產值不高,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大學時期雖然不是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但是此時期受到受到靜宜生態系陳玉峰老師的影響,加上在研究所時期,讀到很多自然文學的作品。同時,在上課之餘,也有在關... 實地訪談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9 月 19 日 聆聽吳大哥的甘苦,農業與生物多樣性小組的實地訪調 文/林彥丞 今年的八月11與12日是我們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氣候盤點營台南場營期,農業與生物多樣性小組營期中邀請參加營隊的學員一起前往台南白河的農田進行在地參訪,我們訪問的主角是吳福村大哥,主要訪問的內容為農田的未來規劃、最擔心的天氣災害、如何進行防颱準備、如何取得氣象資訊、與是否聽過國土計畫?吳大哥待客殷勤,不只熱心地在烈日下的果園為我們生動地講解,離開時,還送我們親自栽種的農產,不只有的學還有... 交通運輸 工業 廢棄物 水資源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9 月 17 日 大家相揪來坐公車嘎捷運 鍾溫如、石信慧、邱智萱筆 追蹤公共運輸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民間或是政府機關資料皆顯示,台灣公共運輸在發展上面臨諸多挑戰。根據《交通部105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台灣公共運輸市佔率為18.1%,其中北北基地區公共運輸市占率包辦前三名,均佔30%以上,然而全台私人機動運具市占率仍有70.6%。讓我們不禁讓人好奇台灣各縣市為何公共運輸發展差異如此懸殊、大眾運輸建設實施的效益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 ... 交通運輸 實地訪談 能源
2018 年 09 月 09 日 【曼谷會議閉幕】曼漫長路,下一站「波蘭」 COP24 小組/ 游宜珍、張寒瑋、楊晴雯、莊凱鈞、林柏任 核稿編輯/ 柯建佑、黃品涵 曼谷補充會議在 9 月 9 日劃下句點,為年底的氣候談判奏出短暫的休止符,在這短短六天,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的 197 締約方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唇槍舌戰,UNFCCC 秘書長 Patricia Espinosa 評論本次會議:「整體而言,各國締約方都在會前、會中及會後提交或重申他們各自的氣... COP24 國家自定貢獻 工業 碳交易 能源
2018 年 09 月 08 日 【曼谷會議實況】二五同心 齊力要金 COP24 小組/ 張寒瑋、柯建佑、黃品涵 「對我們開發中國家同心集團 (Like Minded Developing Country, LMDC) 來說,只要在氣候財務上沒有進度,巴黎協定工作計畫 (PAWP) 就不會有任何進展!」伊朗的談判代表在昨 (7) 日豪氣的放話。這一小小談判代表的發言可不只代表伊朗一國的意志,而是乘載著 LMDC 25 個國家、幾十億人口的立場呢! 而伊朗憑什麼能夠代... COP24 國家自定貢獻
2018 年 09 月 07 日 【曼谷會議實況】叫叫 ABC!全球盤點機制告急 COP24 小組/ 楊晴雯、游宜珍、莊凱鈞 核稿編輯/ 柯建佑、黃品涵 當各國在《巴黎協定》下提出各自為政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透過由下而上的減緩與調適行動因應氣候變遷,聯合國要如何確定國家實踐了各自提出的減緩目標?又該如何彙整全球的行動成果,以瞭解人類社會確實走在解決氣候變遷的道路上?《協定》第 14 條的「全... COP24 國家自定貢獻
2018 年 09 月 06 日 【曼谷會議實況】一個決議文草案的前世今生 COP24 小組/ 楊晴雯、柯建佑、黃品涵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針對談判文件的不同意見到底會如何呈現呢?會議主席又要如何整合相關的意見?我們想與大家分享今天附屬科技諮詢機構 (SBSTA) 針對巴黎協定第 9.7 條的非正式諮詢會議 (Informal Consultations) 討論過程。 首先,到底第 9.7 條講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爭議最大的「錢」啦! 《協定》在第 9.7 條明確指出,... COP24
2018 年 09 月 04 日 【曼谷會議實況】補充會議是要補足什麼?三個必須在曼谷先馳得點的目標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台北報導 「氣候變遷的警鐘要敲響幾次,世界才會肯採取行動?」COP24 卡特維茲會議主席 Michal Kurtyka 在曼谷補充會議 (Bangkok Session) 開幕式中沉痛地說道。 2015 年《巴黎協定》通過後,至今已經快滿三年。原定今年底的 COP24 要通過「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Agreement Rulebook),制定出協定中各項氣候行動的運作... COP24 國家自定貢獻 能源
2018 年 09 月 03 日 【COP24倒數3個月】曼谷展開氣候補充會議 巴黎協定能否達成見真章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台北報導 2015 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後,截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已有 180 個國家批准《協定》,使其對國內發生法律效力。今(2018)年 12 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即將召開第24屆締約方大會(COP24),提出「巴黎協定工作計畫」(Paris Agreement work program, PAWP)以協助各國達成減碳與氣候調適的目... COP24 國家自定貢獻 能源
2018 年 08 月 08 日 在氣候與環境變遷中的茶葉 這次GST農業小組對於李昌峻先生與張顥嚴先生兩位有機茶農業從業者進行網路書面訪調。 谷芳有機茶園 源自1871年,目前由第五代李昌峻、洪佳玉夫妻與三個孩子們一同經營慈心有機驗證的茶園與衛生安全星級製茶廠,全家人秉持有機自然的茶園管理,維護乾淨專業的製程與優良的茶葉品質,日前也接受過電視台的專訪。 恆誠農場 創立於1994年,是台灣第一批進行有機茶種植的農場之一。農場主要工作人員第二代張顥嚴畢業於台... 實地訪談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7 月 16 日 關心台灣土地 不可不知的國土計畫:專訪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 何家璇/撰文 台灣行政機關過去對於土地利用管制較為寬鬆,在區域計畫下土地分區變更容易。而社會氛圍又普遍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使得環境保護被犧牲,農地資源不斷受到擠壓,更受到工廠污染,而引發糧食安全的疑慮。直到近年國土計畫的實施以國土永續發展為目標,盼重新建立土地利用秩序,達到因地制宜,並能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極端氣候等災害。 國土計畫法第一章第一條:「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保育自然環境與人文資產... 交通運輸 海洋與海岸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