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19 日 青年的決策力量不容小覷——由下而上推動亞洲首間大學撤資 撰稿人 : 蕭舒帆 潤稿人 : 何家璇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前部長 黃毓庭篇(一)【拋磚引路-描繪校園藍圖企劃】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全新的採訪企劃「拋磚引路-描繪校園藍圖」,採訪對象為關注校園氣候變遷及永續領域並做出倡議的大學,本次的訪談分別邀請到三組台灣大學在此議題耕耘許久的前輩們 ; 台大社會責任辦公室的童慶斌教授、台大學生會永續部前部長黃毓庭以及現任永續小組成員們,首篇專訪將與台大學... ESG & CSR 實地訪談 建築與住宅 撤資 碳中和 綠色金融 能源
2018 年 10 月 29 日 和你想的不一樣:運具的能源轉型 文/邱智萱 這次GST運輸小組來訪問了交大運輸管理與物流系所的卓訓榮教授。 記得,那天是炎熱的一個下午, 一看到卓教授時,教授親切地和我們打聲了招呼,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 經過本次訪談完,發現教授其實是一位對於運輸有著自己的藍圖與理想, 教授對於目前一些運輸政策有些期許, 把這些希望,放在我們這些年輕人身上…… 公共運輸從服務運具走向環保運具 剛開始,卓教授表示「最早台灣經濟尚未發展,公共運輸... 交通運輸 實地訪談 能源 能源轉型
2018 年 10 月 05 日 與小農--李漢鵬訪談 文/凱鈞 圖/李漢鵬提供 這個月的農業小組有幸採訪到 馬芝遴田野工作室。幸福米 的稻米小農--李漢鵬。漢鵬是我少見從小就想從事農業的人,因為農業在GDP產值只佔1.7%,而一個台積電就佔了3%,所以可以看的出來農業的產值不高,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大學時期雖然不是農業相關科系的學生,但是此時期受到受到靜宜生態系陳玉峰老師的影響,加上在研究所時期,讀到很多自然文學的作品。同時,在上課之餘,也有在關... 實地訪談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9 月 18 日 大家相揪來坐公車嘎捷運 鍾溫如、石信慧、邱智萱筆 追蹤公共運輸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民間或是政府機關資料皆顯示,台灣公共運輸在發展上面臨諸多挑戰。根據《交通部105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台灣公共運輸市佔率為18.1%,其中北北基地區公共運輸市占率包辦前三名,均佔30%以上,然而全台私人機動運具市占率仍有70.6%。讓我們不禁讓人好奇台灣各縣市為何公共運輸發展差異如此懸殊、大眾運輸建設實施的效益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 ... 交通運輸 實地訪談 能源
2018 年 08 月 09 日 在氣候與環境變遷中的茶葉 這次GST農業小組對於李昌峻先生與張顥嚴先生兩位有機茶農業從業者進行網路書面訪調。 谷芳有機茶園 源自1871年,目前由第五代李昌峻、洪佳玉夫妻與三個孩子們一同經營慈心有機驗證的茶園與衛生安全星級製茶廠,全家人秉持有機自然的茶園管理,維護乾淨專業的製程與優良的茶葉品質,日前也接受過電視台的專訪。 恆誠農場 創立於1994年,是台灣第一批進行有機茶種植的農場之一。農場主要工作人員第二代張顥嚴畢業於台... 實地訪談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6 月 07 日 農業氣候調適3張不能不轉的跨世代長輩圖 採訪時間: 2018年4月27日14:00-17:30 受訪專家介紹: 行政院農試所農業工程組姚銘輝研究員為台灣大學農藝所博士,民國81年開始投入農業氣象研究,專長為農業氣象、逆境生理和氣候變遷,長期負責規劃和執行農業試驗所農業工程組農業氣候相關計畫。農業氣象相關期刊論文包含2008年的氣候與作物-談農業氣象之發展、氣候變遷下水稻生長及產量之衝擊評估、糧食生產評估系統之建置:以水稻生產為例、利用未... 實地訪談 廢棄物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8 年 04 月 17 日 氣候變遷下農業領域的調適策略 撰文:龔宇彥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面對農業的生產以及生物多樣性可能面臨的衝擊,要有所行動,以因應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人類維生的糧食生產與農業的灌溉排水密不可分,但是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未來降水兩極化的趨勢將愈趨嚴重,降水的總量可能維持不變,但在時間的分布上可能會極度不均,因此需要有好的水資源系統、具有耐旱能力的作物以及能夠因應狀況的調配系統才有機會在未來將風險降到最低,而這些措施都不會... 實地訪談 水資源 災害 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2015 年 09 月 17 日 石碇翡翠水庫的轉捩點 翡翠水庫位於新店溪支流的北勢溪上,是台灣第二大的水庫,供水範圍包含整個臺北市,以及部分新北市地區(新店區、永和區、中和區員山路以東、板橋區、汐止區七里、三重區二重疏洪道以東地區),但不提供觀光用途,因為受到水源地保護的法規限制,當地的發展受到明顯的限制,對於此種限制以及供水不公平的現象(翡翠水庫位於新北市內但供水大多送往台北市區)這兩項因素對當地居民的影響究竟有多少,這是我們這次希望探討的要點。 ... 實地訪談
2015 年 09 月 17 日 老街溪的成壞住空 11月23號,我們來到了位於桃園中壢的老街溪。這條溪可說是整個中壢市的水源命脈,卻一直被居民和政府當成一條排水溝看待,甚至曾一度被水泥地所掩蓋,不過,我們聽說這幾年有了很大的改變,加蓋物被移去,溪水也經過整治,於是我們抱著郊遊的心情到了那裡,但在前方等著我們的卻是失望。 冬日早晨的老街溪遠眺既淺又清,但是一走下河堤,就能聞到空中一股淡淡的腥味,即使是假日早晨,大馬路旁的親水河堤步道依然只有少數幾個... 實地訪談 工業 廢棄物
2015 年 09 月 17 日 大漢溪 大漢溪位於台灣北部,流域涵蓋新竹、桃園、新北市及一小部分宜蘭縣。其發源自新竹縣的品田山,流經司馬庫斯、秀巒等地,至桃園縣復興鄉下巴陵後始稱大漢溪,最後在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會合後成為淡水河。 本溪上游為石門水庫的集水區,1978年鳶山堰落成,將石門水庫的水攔引至兩公里外的板新給水廠,供應桃園縣及新北市板橋、土城、新莊、三峽、蘆洲等地百萬人的民生及灌溉用水。 這樣的一條大溪,無奈也逃不了被汙染的命運。... 實地訪談
2015 年 09 月 17 日 豆子埔溪 都市喧囂繁忙,讓我們幾乎忘了什麼是駐足,總是匆匆走過,走過曾經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小溪,走過讓人震撼或淚流的一則則故事。 豆子埔溪,小學地理課本未標示的溪流,多數台灣人可能更從未聽聞,但是在竹北人心中,是它陪伴他們度過許多年歲,見證了竹北這座城市的變遷。 2013/8/19 傍晚,我們沿河畔騎著腳踏車,途中遇見一位伯伯,獨自一人修剪掉蔓延到堤岸的雜草,並一磚一瓦的邊鋪著行人步道。「你看看這些幾種可怕的... 實地訪談 工業
2015 年 09 月 17 日 關渡: 水與魚的故事 (圖片來源: 數位島嶼 ) 12/7(日),我參加了一個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活動─水水一百,以蒐集台灣各地100個水為故事為目標的活動。 當天的訪查地點,是位在關渡基隆河下游的沿岸。第一站先到了關渡自然公園,欣賞已營運10多年的人工濕地,看到偌大的一片濕地(將進10幾公頃),一年所能過濾的水磨坑溪溪水卻不到1%,讓我反思著自己是否也能為這一片水域做些什麼,透過慎選日常的個人清潔用品,以及減少個人汙水... 實地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