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05 日 誰該為氣候衝擊負責?損失與損害資金第一週談判陷入膠著 撰稿人:廖時萱(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代表團 談判組組長) 核稿人:林佳儀(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代表團 培訓導師) 極端氣候事件已造成許多國家重大損失,而往往是排放量較低開發中國家遭受最嚴重的氣候衝擊 。巴基斯坦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約0.9%[1],一場洪水造成 1700 多人喪命,損失估計高達 300 億[2]。非洲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不到 4%,今年經歷 4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估... COP27
2022 年 12 月 04 日 【COP27】以氣候教育培力青年世代,台灣青年現身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聲 撰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團長 張睿晴 核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培訓導師 林佳儀 近年來,水患、森林大火、熱浪等極端天氣衝擊著世界各地的人民,而身處於「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的時代,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TWYCC)認為 氣候教育是推動氣候改革的根本解方 。完善的氣候教育能提供人們足夠... COP27
2022 年 11 月 30 日 關於全球碳市場,COP27應釐清哪些談判疑點? 撰稿人:楊禮安(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 代表團談判組組員) 核稿人:林佳儀(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 代表團培訓導師) 為了促進全球碳交易,讓公私部門發展因應氣候變遷措施,巴黎協定第六條訂立了全球碳市場的建立與運作原則,讓各國政府與企業至另一國以較低成本減碳 。 研究預估到2030年,全球的減碳成本可因此機制減少3200億美元,並增加額外90億噸的減排量,相當於目前國家發展計劃中減排量的... COP27 國家自定貢獻
2022 年 11 月 28 日 COP27 於埃及揭開序幕 台灣為什麼要關注? 撰稿人: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談判組組長 廖時萱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 Taiwan Base 組長 王懌琪 核稿人: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培訓導師 林佳儀 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7)在埃及揭開序幕。今年會議亮點除了首次將資金作為主軸議題,參與者代表性以及埃及的人權議題,也備受關注。儘管台灣官方代表雖無法直接進入協商會場,我們仍應關注每年C... COP27 國家自定貢獻
2022 年 11 月 23 日 【COP27】COP首座氣候正義館,各國青年以故鄉經驗交流氣候教育、調適 撰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團長 張睿晴、副團長 程莉芸 核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7代表團培訓導師 林佳儀 今年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首次於官方藍區設立「氣候正義館」(Climate Justice Pavilion)。而在11月10日下午, 十位橫跨亞洲、非洲與北美地區的青年齊聚於此場館 ,在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 COP27
2022 年 11 月 19 日 【COP27】開幕前夕,全球青年埃及會師!氣候危機難解?氣候變遷世代找解方 撰寫人:程莉芸(COP27代表團副團長) 核稿人:林佳儀(COP27代表團培訓導師) 隨著近年來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議題的話題熱度升高,每年於年末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以下簡稱為COP)受到關注的程度也逐年增加。在公約下,... COP27
2022 年 10 月 15 日 台灣的綠色經濟發展 台灣的綠色經濟發展 為了自然、公民和企業的利益, 綠色經濟因應時代的需求順勢而生。所謂綠色經濟是具有低碳、資源效率及社會包容性,它相比於過往的褐色經濟,更著重於經濟效率及成長,降低對於環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更多方關注社會公平議題。有許多證據顯示,長久以來重視 GDP 的褐色經濟發展模式並未能有效解決社會邊緣化與資源耗竭等問題。反觀綠色經濟,強調提升目前我們的生活福祉,而不以降低後代子孫的福祉為代價... 低碳經濟 碳中和 綠色金融 能源
2022 年 08 月 10 日 能源要怎麼 「轉型」呢? 撰寫人: Andrew (COP 27/國際部 組員) 為因應國際上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趨勢,台灣政府在近年來在積極推動 「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能源轉型政策[1],也與 2020 年底核定了台灣能源轉型的白皮書[2-4]。雖然台灣目前不屬於聯合國成員之一,也自然不授旗下的聯合國氣候組織公約 (UNFCCC) 以及巴黎協定在節能減碳方面的約束,但由於台灣已是世界貿易上重要的成員之一,自主推動國... 淨零碳排 能源 能源轉型
2022 年 08 月 02 日 有助實現零碳未來的潔淨能源—氫能 撰寫人:程莉芸(COP27組員) 簡要引言/重要性 「氫能」是一項潔淨能源,能大量且長時間儲存並易於運輸。2020年12月,國際智庫「能源轉型委員會」(ETC)發表《三十年內達成全球經濟電氣化》報告[1],規劃經濟轉型電氣化路徑、評估2050年實現淨零經濟的可行性,並指出氫能將針對難以實現電動化的部門發揮輔助作用,以及轉型為再生能源為基礎供電來源的必要性。《實現氫能經濟》[2]中,ETC表示對鋼鐵... 交通運輸 工業 能源 能源轉型
2022 年 07 月 30 日 俄烏戰爭與歐洲能源轉型路 撰寫人:曾亮瑄(COP27組員) 引言 各國為控制全球溫升而減少碳排,作為全球主要能源供應的煤碳成為衆矢之的。COP26之後,各國領袖紛紛對內祭出淨零碳排的政策與方針,包括去除燃煤發電廠、不再金援煤碳相關產業,以及停止開採國內外煤礦。然而,即便全球形成共識,期待以降低燃煤達到為零碳排的目標,疫情之下的物價水漲船高,因減少燃煤導致的能源短缺,俄烏戰爭的無預警爆發,為制裁入侵者以減少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 淨零碳排 能源 能源轉型
2022 年 07 月 22 日 打造淨零建築環境 撰寫人:楊禮安 (COP27組員) 簡要引言,重要性 根據GlobalABC的2021 Buildings Global Status Report ,建築物占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的近40%,占所有採掘材料的50%。建築和施工部門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加速了氣候變化,而低效建築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了負面影響。到2050年,16億城市居民將經常暴露在極端高溫下,生活在570多個城市的8億多人將容易受到海平面... 健康 廢棄物 建築與住宅 淨零碳排 碳中和 能源
2022 年 07 月 20 日 台灣電動車的發展與面臨的問題 撰寫人:劉其桓 (COP27組員) 引言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來源占最高比例的是工業,其次是運輸,因此減少運輸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對於國家減碳目標上有顯著的影響力。雖然台灣的電力較多為利用石化燃料發電,許多研究報告指出,以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而言,一台電動車使用壽命的總排放量仍比傳統燃油車具有優勢。連在燃煤發電比率比台灣幾乎高一倍的波蘭,電動車都還是保持著環保上的優勢。台灣近年來也強力推廣再生能源發電,因此... 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