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4倒數3個月】曼谷展開氣候補充會議 巴黎協定能否達成見真章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台北報導


2015 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後,截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已有 180 個國家批准《協定》,使其對國內發生法律效力。今(2018)年 12 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即將召開第24屆締約方大會(COP24),提出「巴黎協定工作計畫」(Paris Agreement work program, PAWP)以協助各國達成減碳與氣候調適的目標。為使工作計畫順利產出,UNFCCC在9月排定為期一週的曼谷補充會議 (Bangkok Session),會議成果將直接影響各國在COP24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成敗。

2016 年《巴黎協定》生效後,全球歷經美國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協定》,世界各洲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與高溫,以及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公佈,人類社會要將全球暖化的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內已幾乎不可能,我們要面對的是如何急起直追,致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2℃ 內。在目前批准《協定》的締約方中,有 174 個國家已經提交「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並在當中提出實際減碳和調適作為,例如預計設置多少再生能源以減少化石燃料發電的排碳量,或是面對超級暴雨,國家內已規劃或落實哪些調整適應的政策及行為。


圖:2018年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將在波蘭卡特維茲召開(截圖自COP24官方網站首頁 http://cop24.gov.pl/

《巴黎協定》是各國氣候行動框架原則,它所規範的並非全球應該減少多少碳排量,亦或要少再生能源,而是設定了全球升溫的控制範圍,並要求每一國家由下而上的減碳與氣候行動,期望在匯集各國成果後,達到全球的總體目標,簡而言之,《巴黎協定》可謂各國升溫控制「目標的目標」。而「巴黎協定工作計畫」要提供的是目標匯集與檢核的機制,包括國家間的資訊與資源揭露,使各國能尋找合作對象,並透過提供執行方法、科技、技術與資金等支援或建議,協助各國家達成其所設定目標。

曼谷補充會議(Bangkok Session)即將於9月4日至9日在泰國曼谷召開,目的為產出清楚、明確、效率化以及細節化的階段性成果,必需能在年底的COP24快速轉化為「巴黎協定工作計畫」的決議文草案。UNFCCC之下的三個談判機構將主導這次邊會,包括主責《協定》執行機制的「巴黎協定特設工作小組」(APA),將涵蓋《協定》第 4、7、9、13、14、15 等條文的工作進度,此外,支援公約執行與技術的「附屬履行機構」(SBI)與支援科技與合作的「附屬科技諮詢機構」(SBSTA) 將與 APA 共同合作,盼能達成工作計畫的具體產出。


圖:曼谷補充會議「巴黎協定工作計畫」討論條文與主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繪製)

台灣於 2015 年由行政院公布「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並遵循「環境基本法」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推動減碳,其中溫管法以巴黎協定五年一期的檢視與滾動修正為基礎,因此「巴黎協定工作計畫」的進展與成果應為我國政府須重視並參考的重要指標,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持續追蹤、彙整曼谷補充會議的談判進程,盼能鼓勵公民社會與政府重視全球氣候目標,努力落實氣候行動。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