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會議閉幕】曼漫長路,下一站「波蘭」

COP24 小組/ 游宜珍、張寒瑋、楊晴雯、莊凱鈞、林柏任
核稿編輯/ 柯建佑、黃品涵​


曼谷補充會議在 9 月 9 日劃下句點,為年底的氣候談判奏出短暫的休止符,在這短短六天,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的 197 締約方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唇槍舌戰,UNFCCC 秘書長 Patricia Espinosa 評論本次會議:「整體而言,各國締約方都在會前、會中及會後提交或重申他們各自的氣候承諾,雖然目前我們無法解決每個問題,前方還有許多路要走,但所有共識與仍須討論的差異,都已紀錄為本次會議結論,作為年底 COP24 的談判文件。」

Patricia Espinosa 也提到,在年底卡特維茲 COP24 之前,全球仍可在數個重要會議展現氣候行動決心,包括下週在美國加州舉辦的「全球氣候行動高峰會」(Global Climate Action Summit, GCAS)、9 月 19 至 21 日將在加拿大舉辦的七大工業國 (G7) 環境與能源部長會議、10 月將在韓國舉辦的 IPCC 1.5°C 特別報告發表會,以及第 21 屆綠色氣候基金理事會大會 (GCF B21)。


圖:UNFCCC 秘書長 Patricia Espinosa 於 9 日的官方記者會評論本次會議進度(來源:UNFCCC flickr)​

曼谷補充會議進展「參差不齊」 談判集團仍各擁其見

曼谷補充會議雖有程序上的進展,三個談判機構巴黎協定特設工作小組 (APA)、附屬履行機構 (SBI) 及附屬科技諮詢機構 (SBSTA) 皆產出「巴黎協定工作計畫」(PAWP) 的結論草案 (Draft Conclusions),但不論是公約秘書長、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代表,皆提到這次會議的進展「參差不齊」(uneven),某些項目的成果獲得大家正面評價,例如全球盤點 (Global Stocktake, GST),而特定項目如「財務」(finance) 、「科技」(technology) 及「國家自定貢獻 (NDCs) 執行」則飽受開發中國家抨擊,認為已開發國家投入的政治承諾與努力皆十分不足。

77 國集團與中國 (G77+China) 

埃及作為 G77+China 的發言代表,一開始就砲火指出會議的進展差強人意,COP24 還有很沉重的進度要趕工,曼谷會議並沒有達成 G77+China 的預期效益,此外,資金問題仍未解決,甚至遠遠不足,集團將持續關注 NDCs 執行、科技架構與透明度的討論。埃及也肯認集團在本次會議的參與及提出的意見書,並聲明將全力支持 COP24 波蘭主席團。

開發中國家同心集團 (Like Minded Developing Countries, LMDC)

昨天剛開完媒體記者會的 LMDC 由伊朗代表發言,延續昨天的砲火(請參考 二五同心,齊力要金 ),再次點出透明度及財務討論進展緩慢的問題,並強調已開發國家應該將巴黎協定中提到的「能力差異性」(differentiation) 納入考量,負起應負的責任,提供最重要的財務機制與資訊,透過科技框架來協助開發中國家的減緩和調適。此外,伊朗代表也提出全球盤點中應納入損失與損害 (loss and damage),並請求各國於 COP24 產出衡平且公正的結果,因為氣候談判的決定將影響占世界人口半數以上的 LMDC 人民的未來。

小島嶼國家聯盟 (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 AOSIS)

代表 AOSIS 發言的馬爾地夫在最開頭便表示,其認同代表 77 國集團與中國發言的埃及所提出的意見,並聲明在即將到來的 COP24 中,特別需要確保以「透明」、「締約方驅動」的方式進行所有的工作,也再次強調本次會議進展參差不齊。馬爾地夫代表也肯定促進性對話機制 (Talanoa Dialogue) 的可用性,呼籲將所有非正式文件攤在談判桌上,鼓勵大家盡可能的運用這些文件來加速進展。最後表示,相信主席的領導力將引領大家做出具建設性的產出。

低度開發國家集團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LDCs 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這些國家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下是高脆弱度 (vulnerability) 的一群,比起減緩,在氣候「調適」方面更需要協助。本次代表 LDCs 集團的國家是衣索比亞,其表示依照目前的進展來看,會議中所討論的目標仍然遠遠不夠因應日漸險峻的情勢,雖然有些議題有很大的進展,但是仍有部分議題效率低落,其呼籲在年底卡特維茲的 COP24 還需要一份完整的執行指引,配合完整的促進性對話機制 (Talanoa Dialogue) 以順利達到長期談判目標。

雨傘集團 (Umbrella Group)

雨傘集團主要由非歐盟的已開發國家組成,成員有澳洲、加拿大、美國、俄國、日本、紐西蘭及挪威,本次代表雨傘集團發言者為澳洲,其點出本次曼谷會議雖已有進展,但腳步仍然太慢,他們強調透明化機制十分重要,並且支持「架構、程序與指引」(Modalities, Procedures and Guidelines, MPGs) 作為巴黎協定甚至是整個談判的程序架構基礎,認為全球盤點 (GST) 做為一個長期努力的目標,更是需要像這樣清楚、透明的架構作為指引。

歐盟 (European Union)

歐盟評論本次會議的進展,也認為各項目的進度參差不齊,他們認為科技架構 (technology framework) 與全球盤點 (GST) 有相當不錯的進度,然而資金 (finance) 項目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此外,歐盟特別提出各談判機構產出結論之間的「關聯性」(interlinkage),由於巴黎協定工作計畫 (PAWP) 的討論項目散落在 APA、SBSTA、SBI 等三個組,後續在 COP24 的協商必須注意相同或相關項目之前的一致與配合。歐盟也認同促進性對話機制 (Talanoa Dialogue) 的功能與角色,最後則稱許 UNFCCC 協商過程在透明度、概括性、開放性等方面的進步。


圖:各國締約方代表及談判集團代表參與 SBSTA 閉幕大會(來源:UNFCCC twitter)​

公民團體:具體的資金和行動非常迫切,已開發國家不應以美國為擋箭牌  

除了各國締約方代表,各個公民團體對於談判進展的評論也充滿了火藥味。倡議組織 Global Campaign on Demand Climate Justice 就不留情地砲轟以美國、澳洲、日本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刻意淡化資金、衡平及損失與損害在全球盤點中的角色(請參考 叫叫 ABC!全球盤點機制告急)。過往在氣候談判中活躍的歐盟、挪威與紐西蘭也沒有挺身擔任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間的溝通橋樑。性別與女性團體 (Women and Gender NGOs) 則表示氣候談判不該再糾結於 “should / shall” 和 “encourage / invite” 種種無關痛癢的字詞選擇,而是更明確的指出「誰」「什麼時候」「如何」給出應給予的氣候資金。

另外,倡議組織 Climate Action Network (CAN) 與 Climate Justice Now 也都提出對談判進度的擔憂,並強調氣候資金的重要性。「綠色氣候基金 (GCF) 基本上是空的,而碳交易制度的討論只是模糊焦點的手段,無助於巴黎協定,我們需要更實際的作為。」他們強調:「實際的資金和行動是迫切需要的!」

代表全世界青年發聲的 YOUNGO 強調公民團體的意見採納與氣候行動的實施,並再次呼籲各國努力將升溫控制於 1.5°C 以下,這代表今年底的 COP24 必須更注重 IPCC 1.5 °C 特別報告的採納,而目前政府與非政府角色參與氣候行動的重要支柱「促進性談話機制」(Talanoa Dialogue) 也是 YOUNGO 與其他倡議組織所強調的重點。


圖:氣候倡議者 Harjeet Singh 呼籲歐盟應該在談判中成為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的橋樑(來源:twitter@AsianPeoplesMvt )

會議結束了?其實才剛剛開始

曼谷補充會議在短短的六天裡,揭露了許多各國不願面對的真相:即將退出的美國依然蠻橫、富裕國家相互勾結,且各國同理心不足。雖然這場會議的確達到了它的目的—順利產出供COP24 討論的會議文件,然而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仍壁壘分明。縱觀整體會議,開發中國家與各個公民團體大體上口徑一致,輪番攻擊已開發國家只願意在特定的議題上積極表現(而且還避談了資金!)

從現在起到 COP24 卡特維茲會議仍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期間內仍有幾場聯合國體系內、外的氣候會議,「資金」、「損失與損害」和「衡平」等備受爭議的項目仍有討論的機會。如同在各代表發言中被多次提到的,在「曼」漫長路之後,就要指望波蘭所主持的 COP24 會議能夠把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完成。

而這份能夠讓人類自我拯救的指引是否能夠在今年啟動?

下一站,我們波蘭見!


圖:波蘭為第 24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 (COP24) 主辦國,談判將由以 Michal Kurtyka 為首的主席團帶領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