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05 月 24 日 三分鐘看不懂綠電憑證?!--- 可是你還是要懂 作者:GST能源小組 張育齊 綠電憑證是啥?能吃嗎? 不能,但是它可以加速再生能源推廣。綠電憑證又名再生能源憑證,它是一種官方核發的綠電證明,同時具有加速再生能源推廣的功能。 不管是用化石燃料或再生能源發的電,一但到了電網就像水滴滴入大海,也找不著哪滴水不一樣。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做減少碳的排放,各大國際企業也競相發展綠色供應鏈。台灣是個靠貿易出國口維生的國家。身為供應鏈的一環,為... ESG & CSR 能源
2018 年 05 月 10 日 什麼是再生能源憑證? 本文作者:GST能源小組 張育齊 什麼是再生能源憑證? 或許你有聽過賣電給台電,但你有聽過「 再生能源憑證 」嗎? 因應國際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我國自2017年開始推行綠電交易的機制。 綠色電力 係指以風能、太陽能、生質能、地熱、川流水力發電產生的電力。而台灣所推行的「 再生能源憑證 」(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簡稱T-REC),是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 能源
2018 年 01 月 24 日 【COP 回顧】COP22:巴黎協定後的談判與青年角色 撰文:李建歡 萬國旗後的混亂 在各界的協助下,TWYCC 以聯合國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了 2016 年於摩洛哥舉辦的 COP 22。摩洛哥政府在 Bab Ighli 的空地蓋起場館,門口插著萬國旗,昭示著其將在佔地不大的會場,迎來世界各地的與會人員,和整個世界的衝突和混亂。那年,出現了許多令人不安的插曲,而我們隱身於無數張不同膚色的臉孔中,親身感受議場內看似光鮮的外表與其中源源不絕的混亂,並在混亂中釐... COP22 海洋與海岸 能源
2018 年 01 月 20 日 【COP 回顧】通過 2015 年巴黎協定的 COP21 撰文:蕭任荃 2015 Cop21,巴黎聯合國氣候高峰會。 全球等了20年,終於要在這個萬眾矚目的會議,產出一份決定未來走向的協議。 第一次由國家主動提出減碳目標,而我也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 為什麼我要參加COP21 除了可以去國際觀光都市,見證協議通過那歷史性的一刻,或有機會接觸政商名流等等看似很吸引人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擴大這一波改變的力量。 全球即將要產出如此重要的決議,其中應該還有許多地... COP21 能源
2018 年 01 月 18 日 電動車真的比較環保?排碳數據大解析 撰文:蘇彥蓁 編輯:柯建佑 運輸,是台灣能源消費中第三大的排碳部門,因此也成為台灣減碳的重要目標環節。據統計,2016年運輸部門能源消費占全國總消費之12.05%,而其中又以公路運輸占最大宗(約占運輸能耗的95%)。公路運輸包含多種交通工具,本文將帶領大家探討的主題為「機車」。 台灣都會區上下班時間的日常,方便的通勤卻伴隨著空汙與碳排的隱憂 | li-penny CC BY 2.0 機車是台灣人生... 交通運輸 能源 能源轉型
2018 年 01 月 17 日 累積能量的九二一 2014年全民氣候大遊行 撰文:許菀庭 2014年9月21號的下午,穿著潮流時尚的男男女女在西門町街口悠閒穿梭。下午1、2點,幾名年輕人鬼鬼祟祟地帶著牌子與道具慢慢地匯聚到這個街口。微雨為台北增添一點朦朧的氣息。幾個人著上了雨衣,蠢蠢欲動。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的快閃。 我們設計了有點害羞的舞蹈,就在周末午後人潮最多的時候,在西門町街頭快閃,邀請路人留駐片刻傾聽、加入我們的倡議。長長的藍色塑膠袋代表海洋。舞蹈象徵人們漸漸被藍... 廢棄物 氣候遊行 海洋與海岸 能源
2018 年 01 月 13 日 全球暖化下的城市生存之道 撰文:姚筱楓 校稿:紀佑融 圖片來源 根據聯合國《2016世界城市狀況報告(The World Cities Report)》指出,目前排名前600位的主要城市中,居住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而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預計將成長一倍,城市的土地面積則會擴張三倍,因此城市居住品質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想到台灣的城市,多半會聯想到高溫氣候,除了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之外,城市高溫往往還包含了工業化、汽... 交通運輸 健康 工業 水資源 能源
2017 年 11 月 20 日 【COP23氣候診斷】 總結 撰文: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執行長 柯建佑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 黃品涵 closes COP23 第二十三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 (COP23) 在斐濟的道別歌聲中結束了。 自德國波昂當地時間11月18日星期六凌晨直到天亮,5 個多小時的閉幕會議中,擔任本次大會主席的斐濟總理 Frank Bainimarama 疲累地為自己和所有談判代表慶賀,表示這次會議相當成功,而根據TWYCC的觀... COP23 國家自定貢獻 撤資 碳定價 能源
2017 年 11 月 19 日 【COP23氣候診斷】Day 18(11月19日) ▲COP23落幕,展望2018! 2018年,世界將聚集在一起,研究如何確切的將暖化限制在1.5度之內。就這個討論達成的協議,現在被稱為「Talanoa Dialogue」(促進性對話機制)。主辦國斐濟希望年度的討論會從一月開始,並按照太平洋傳統的Talanoa方式進行,意思是進行開放和包容性的辯論和講故事,藉此避免指責,並帶出明智的結果。它提出了三個問題讓世界思考。我們現在在哪裡?我們要在哪裡?... COP23 工業 海洋與海岸 能源
2017 年 11 月 18 日 【COP23氣候診斷】Day 17(11月18日) ▲巴黎協定達標新招:減排五十 COP23本週二的主題是創新:新科技是氣候行動的主要推手,但只有在企業遵守協議而政府以穩定的政策與新的獎勵機制作為後盾才有效。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今天啟用了北美、南美和澳洲的減排五十小站,推動永續燃料的市場和需求。 減排五十是一項全球性的合作,欲帶動整個永續燃料的價值鏈,永續燃料的碳排比常規化石燃料的碳排還要低至少百分之五十。 減排五十小站可以媒合企業... COP23 能源
2017 年 11 月 17 日 【COP23氣候診斷】Day 16(11月17日) ▲COP23高階氣候高峰會在馬拉喀什合作夥伴關係下發布全球氣候行動第一份年鑑 以斐濟農業部部長Inia Seruiratu為首的第二十三屆會議主席和高階氣候擁護者(High-Level Climate Champion)在馬拉喀什夥伴關係下發表了有史以來第一本「全球氣候行動年鑑」。馬拉喀什夥伴關係是斐濟主辦COP23會議的重要關鍵,其著重在建立溝通網絡,並促進相關利益關係人之間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 COP23 工業 海洋與海岸 碳交易 能源
2017 年 11 月 16 日 【COP23氣候診斷】Day 15(11月16日) ▲COP23大會對氣候融資施壓 COP23大會被期待要為受到暴風及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最脆弱國家提供調適方案。在歷經ㄧ週的COP23氣候高峰會後,最棘手的氣候財務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南方國家譴責,原先承諾的援助金額與實際金額有著明顯的落差,北方國家原先承諾直到2020年為止每年會提供給南方國家 $1000億美元的氣候基金,然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現,目前僅達成每年約$430億美元的目標。 ... COP23 交通運輸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