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YCC 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論述

TWYCC 從 2020 年起對 2050 淨零排放及淨零排放路徑圖進行倡議,我們樂見政府對於兩項政策目標都有了動作,也對於 3/30 所提出的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圖的產出初步給予肯定。這份文件提供了產業、政府及民間對於未來三十年的想像路徑——提出階段里程碑讓各方建立短中程目標、檢視現行政策方向,發現缺乏的前置作業以及遺漏的利害關係人,進而提早溝通及因應。

TWYCC 以青年的角度以及過往的研析經驗,對於這份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提出部分肯定,以及相關呼籲:

  1. 轉型規劃納入社會支持體系及公正轉型:淨零排放路徑圖除了將目光放在能源及產業轉型外,這次也強調貼近生活的轉型,以及牽涉不同利害關係人的社會轉型,後兩者是過往在談論氣候議題時,較少進到政策議程的部分。我們樂見政府推動政策強調以人為本的概念,如人本綠運輸、公正轉型,但也應即早與各界建立夥伴關係,尤其是地方政府、社區單位,共同盤點政策實施的潛在衝擊及共同研擬因應對策,以落實全民參與及公正轉型的精神。此外,目前公民參與機制多採取廣邀不同利害關係人以採納意見的形式,然而TWYCC認為公民參與實質的意涵應是從學習、審議到凝聚共識的過程,其中,建構友善的資訊揭露和溝通平台,結合知識的共享,會是公民參與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
  2. 提及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教育:除了過往強調的氣候變遷以外,此次也提及淨零轉型的教育,並以該角度思考未來升學及就業發展,但目前尚未提及教育部在其所扮演的角色。因此,TWYCC認為過往氣候議題在教育體系內的對於切身性的提醒及行動呼籲仍需加強,希望能藉由與淨零轉型與未來就業的搭配,共同進到教育體制內,培育更多跨領域人才,補足勞動市場需求,以因應路徑所需的新興淨零科技產業及社會溝通需求。
  3. 運具電動化及近零碳建築的目標訂定:運輸及建築兩個領域在過往政策研擬中,皆出現權責不清的問題。在淨零排放路徑圖將相關目標確立後,應有助於部門間的協力合作。
    運具電動化過往困於交通部與經濟部分工不清而少有進展,此次淨零路徑圖將目標訂為 2040 電動車市售比達 100%,雖較 2018 年所提出的 2035 年禁售燃油車目標為弱,但仍有助於往後部門間的協力合作。
    另一方面,建築物的時間尺度較長,使用階段的碳排放不容忽視。而建築物因涉及建築本體及能源消耗,過往內政部及經濟部也出現分工不清的現象。然而,此次淨零排放路徑圖將能源使用、建築能效及家電能效納入住宅部門的整合策略裡,並搭配氣候變遷因應法的權責分工,應有助於往後住宅部門的部會協力合作。
  4. 將社會科學領域納入淨零科技佈局,並期許展現再生能源決心:此次淨零路徑揭示了再生能源的重要性,TWYCC 想強調面對社會衝突的挑戰,期許政府能加大力道在法規、配套措施及社會溝通,以達到短期內的目標,進而表達對中長期目標的決心。此外,儲能、CCUS(碳排放的捕獲、再利用及封存) 及其他新能源技術,應正視目前力有未逮的事實,務實地展開研發、投資以及研究未商業化的選項,且對於一些前瞻技術的隱憂,除了提供技術可行性外,社會科學也應儘早在其中擔任緩衝的角色。
  5. 轉型由公而私,由大至小的政策展開:淨零排放路徑圖具體地指出,運輸與建築會由公部門作為轉型示範場域,再推及民間;另一方面,考量到中小企業對於轉型的認知及資源相對不足,應先要求大企業執行相關規範(如碳費、碳盤查等),進而帶動供應鏈及中小企業進行轉型——分階段的責任負擔,輔以能力建構,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價值。
  6. 應加強資訊透明度:肯定此次淨零排放路徑圖預劃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資源,為確保可行性,也應重視資訊揭露。TWYCC認為可以參考巴黎協定對於 NDC 所提出的 CTU (清楚、透明且可理解)原則,除了對指標、時間軸及方法學的公開外,對於資金、技術、能力建構…等資訊也應進行揭露。
  7. 儘早提出 2030 年中期減碳目標:目前對於 2030 年的中期減碳目標尚未訂定,IPCC報告提到前十年的轉型將會是關鍵,倘若 2030 年才開始規劃減碳將會大幅降低淨零路線的可行性與進度。再者,提早規劃出中期的減碳目標,各部會及產業才能夠儘早規劃措施與執行。TWYCC也呼籲大眾應齊心做好監督政府的職責,特別是面對中期的減碳目標訂定。

另一方面,要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並非僅依賴淨零排放路徑圖,而是需要其他政策與更細緻的計畫擬定,我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可以持續關注的氣候行動及政策:

  •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審議:各黨團於 2020 年至 2021 年間,共提出了 11 個溫管法修法版本,顯示各政黨皆認同面對氣候議題應有積極作為。目前環保署版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預劃於五月送交立法院審議,大眾可持續關注修法進度,也期許各黨團屆時能合作加速法案通過,為淨零轉型的推動提供加強的基礎。
  • 因地制宜的調適方案:減緩與調適是因應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兩大行動,減緩是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控制全球升溫幅度,盡力避免不可逆的災害;調適則是理解將來可能會遭遇到的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進而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去應對潛在的災害。淨零排放路徑圖是作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藍圖,而調適作為則是我們面對氣候危機時,可以生存下來的契機。目前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中已有新增調適章節,但相較於減緩作為,更需要大眾的關注,以及納入社區為本的公民參與機制。
  • 經濟誘因工具在淨零轉型內的角色應更為積極:如何建立經濟誘因在推動產業及社會的全面轉型上至關重要,首先,公部門預算支出必須全面綠化,並且盤點具體投資金額,財政部應積極主導。其次,碳定價機制必須加速導入,除碳費以外,更應該全面導入市場機制,包含油價、電價、碳權等,確保淨零轉型可以在最具經濟效益的路徑上,且可擴大公眾參與(主要是碳權機制)。最後,除了碳費專款專用的思維,更應導入更多創新的金融工具(如保險)來因應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如失業),包含公正轉型的風險。在執行上,我們認為應該要確保碳價訊號的穩定(以避免歐盟ETS執行初期碳價的不穩定對綠色產業發展的傷害),且應確立並公開費率機制,讓市場可即早預作因應準備。

我們深知這份淨零路徑圖,是由政府基層人員及相關單位,與非營利組織、智庫、學界及各行各業,以及許多前輩的開路,歷經許多討論及資料研析所共同產出的,然而,即使有再多的討論和準備,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事,也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完美的轉型是什麼,我們只能根據一篇篇的科學證據,聆聽大眾的反饋,力求達到「不要遺落任何人」的目標,對彼此少一些責難,多一些同理,一起監督政府,但也求共同前行,才有機會建構出一個更為永續的社會。

這份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橫跨三十年的尺度,而青年在這段時間裡,正是發揮創意及能力的光輝歲月。也許有人對這份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能否達成半信半疑,但想說的是,如同青年對於自身未來抱持著憂慮,卻又懷抱著憧憬,在成長過程中每個脫口而出的目標,一定承受過懷疑及不信任,然而青年這個階段之所以獨特,就是因為在每個不確定底下,又潛藏著各種可能,即使不被旁人看好,仍試著竭盡全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試著達到未曾見過的光景。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