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3氣候診斷】Day 3(11月4日)


▲COP23,波昂氣候大會也要低碳排

波昂氣候大會主辦單位希望這場盛會不只是討論降低碳排放和推動環境永續發展,更希望能將這場盛會的碳排放降到最低。

這場預計兩萬五千人參加的盛事,從住宿,餐飲,會場各方面都需要用到電力,主辦單位確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電力來自於永續及綠色能源。會場人員更極力要求與會者隨手關燈關電節約能源。

交通方面,除了提供六百台自行車供與會者使用外,更提供免費接駁電動巴士方便大家於城市及展場間移動。這些電動巴士不僅全靠電池電力來驅動,連充電的電力都是來自於永續能源。

波昂氣候大會以自身為典範,相信將啟發更多國家跟進,為阻止氣候變遷一起努力!

新聞來源:https://goo.gl/DULXcb

▲川普擋不住,巴黎協定持續發燒!

即便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各界對巴黎協定的認可及行動仍持續進行。

美國國內,加州及多州政府將持續進行氣候行動並遵守巴黎協議碳排放目標。

國際間持續增加對於綠色能源及氣候行動的重視。德國已投資85億歐元作為氣候基金,德國最大保險安聯全面停止對石化業的投資,退休基金則將對其之投資砍半。

另外國際企業也積極進行氣候行動,西門子的技術已降低521公噸之碳排,相當於德國60%碳排放量。聯合利華則藉由提高物料來源標準以推動業界對環境保護的要求。

看來白宮也無法改變國際間企圖緩解氣候變遷之決心!

新聞來源:https://goo.gl/eUo2t6

▲紐西蘭的氣候變遷政策必須「超越政府」

紐西蘭議會環境事務專員Jan Wright博士本週指出:「紐西蘭至今尚未制定任何與巴黎氣候協議相關的政策。」該國官方亦承認:當前缺乏有力的氣候政策。

「碳交易」是現今紐西蘭轉型低碳經濟的主要方針,然而從其他國家購買的碳單位是沒有限制的,代表實際碳排量可能更為可觀。

Jan Wright博士建議依據減碳目標制定法律、編列預算,建立專家機構為政府出謀策劃,並以超越現任政府的非政治性方式長期運作。

再生能源的應用應成為紐西蘭氣候政策的重點,紐西蘭擁有極大的再生能源潛能,目前當地70%電力已由再生能源供應,綠色和平組織亦指出:「紐西蘭的經濟在2050年可完全依靠再生能源。」

倚靠「清淨」、「綠能」的聲譽,紐西蘭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和外幣收入,但假若該國政府再不訂定管控碳排的法律,將使得紐西蘭無法達成於巴黎氣候協議中承諾的減碳目標,並危害到其太平洋鄰國。

新聞來源:https://goo.gl/brLMna

▲全球第一個發行主權綠色債券的發展中國家:斐濟

為了支持國內的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項目,斐濟成為全球第一個發行主權綠色債券的發展中國家,並成功募集了5000萬美元。該資金主要將應用於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也將應用於使用再生能源,以支持該國於2030年將能源部門的碳排放量減少30%。

斐濟由多個島嶼組成,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高度暴露於颶風威脅的低窪環礁島,預估到2050年將有20%的人必須因氣候變遷而移民。

斐濟總理兼COP23主席Frank Bainimarama表示:「我們很自豪地為其他氣候脆弱的國家樹立榜樣,藉由綠色債券的發行來資助我們的工作,以提高斐濟面對氣候變遷的能力。」

世界銀行集團主席Jim Yong Kim則肯定此舉:「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可以在促進氣候解決方案上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來源:https://goo.gl/6Ja1hp

▲巴黎協定到底有沒有法律約束力?

確實有的,但隨著條文用字的不同,其約束效力也將不同。在條文中「必須(Shell)」「應該(Should)」「不妨(May)」等字眼就有著強度遞減的約束力,使條文增加許多彈性。舉例來說,巴黎協定第四條:「每個簽署者『必須』準備、協商及持續執行其所承諾之國家自訂貢獻(NDCs)」,即代表每個締約國一定要提交NDC。相反的,低度開發及島嶼國「不妨」選擇公開相關資訊,已開發國家同時「應該」利用金融及其他手段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成國家自訂目標。

而為何要保留彈性空間呢?從過去數個失敗告終的嚴格氣候條約裡我們可以略窺一二。各國對此設計反應也不同:美國及法國因著這樣的彈性願意進行談判;而尼加拉瓜卻因協定法律約束性不足拒絕簽署。

所以巴黎協定到底是怎麼運作的?除了報告(reporting)之外,大部分的條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巴黎協定的牽制力在於各國間「點名及批評(naming and shaming)」。協定支持者認為蘿蔔將比棍子管用,法律約束性會讓各國怯步而拒絕作出承諾。反之,賦予榮譽感及名聲才能讓鼓勵更多自發地有效作為。

新聞來源:https://goo.gl/u7vDmn

▲私部門巨額投資可望協助達成巴黎氣候目標

全球私部門投資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大眾運輸等領域已超過一兆美元,附屬世界銀行的國際金融公司IFC指出,相關的投資額若是在政府轉型及創新商業模式創造的新市場中,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投入,可望協助世界各國政府達成在巴黎協議所做的承諾,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 。

依據該公司出版的「創造氣候商業市場」報告,各國政府可扶植再生能源產業以取代化石燃料,增加在地能源供應量,提供民眾廉價的電力並降低對國家電網的依賴,同時可取代昂貴且高污染的煤油燈,減少燃煤電廠的使用。在2025年以前,每年在儲能及自用型太陽能的投資有機會超過230億美元。然而化石燃料仍佔優勢,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資料指出,2016年化石燃料相關的補助高達3250億美元。除了再生能源,提升建物能源效率及大眾運輸效能也是值得發展的方向。

新聞來源:https://goo.gl/nGF5TD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