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3氣候診斷】Day 10(11月11日)

▲德意志銀行製作氣候風險投資地圖

德意志銀行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展示新的氣候風險投資地圖。這項由德意志銀行和Four Twenty Seven公司合作發展的工具,應用了地圖及先進的氣候科學模型,評估各投資地點的脆弱度及暴露度。舉例來說,評估海平面升高如何影響近岸及遠洋的油氣產業、洪患如何中斷產業供應鏈、極端氣候影響勞工生產力等。這是全球第一個以投資為目的,實際針對產業所在地進行氣候風險評估的工具。它評估了全球超過1百萬個產業設施可能遭遇的極端氣候衝擊,每個公司也可以針對未來新的投資項目進行氣候風險評估,指標包含氣候災難對設置地點、活動、產業敏感度、設備等項目的衝擊。

新聞來源:https://goo.gl/hGhdDE

▲Fossil of the day每日化石獎

11/9得主:已開發國家,日本,科威特

在極端氣候重創各地之際,許多已開發國家仍拒絕在2020前進行實際作為。日本口口聲聲說會繼續實踐巴黎協定,卻與美國一起提倡核能與煤礦。最後則頒給堅持拒絕觀察員監督「損失與損害」談判會議的科威特。科威特,讓我們進去!

11/10得主:國際民航組織(ICAO)

當許多國家忙著在巴黎談判時,國際民航組織搶先訂定自己的碳市場規則及替代燃油規劃。畢竟比起公開討論與被監督,內部黑箱制定(不及格)公約自是容易得多。

新聞來源:https://goo.gl/x7BS8N

▲讓他閃亮– 在全球盤點裡的實質平等

全球盤點的協商代表了一個能夠加強巴黎協定中其中一個未完成的地方—在新政權下的變化及實質平等,這是一個我們不能錯過且需要好好把握的的機會,因為在開發新創意的同時,仍須考慮各國在不同階段的發展

重要的資金投入早已存在國家自主貢獻裡,許多聯盟也解釋了他們對實質平等及國家不同的願景及觀點,我們建議全球盤點時也一並檢視,甚至列入參考,如此一來,全球盤點就可以為不同的組織提供不同的指導大綱,而在減緩方面,評估各國實質可做出的貢獻(包含動員的私人融資)可為國家間的進一步平等合作提供新的契機,這種評估只能在國際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理由很簡單,因為締約方在確定他們可以合理期望他人支持的減排貢獻的一部分時,應該以平等為指導原則。

除考慮國際平等外,商品和服務稅還可以考慮減緩和調適政策與措施的適當分配,確保它們對最脆弱群體提供利益而非傷害。在實踐中,這是一個棘手的挑戰,必須兼顧人權和經濟發展以及其他種種的權利,並同時創造高質量的工作。

最後,這一切都必須在國家氣候計劃中加以考慮。但是,讓我們不要失去焦點。氣候制度無法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但卻能為締約方提供第一手的見解。

新聞來源:https://goo.gl/q5jV6i

▲企業於COP23希望達到四大目標

COP23來到一個最佳的歷史時點,有更多的企業願意承諾領導氣候行動。世界企業組織ICC將全力支持巴黎協定,因為此協定為企業提供未來長期永續成長的穩定性。

企業界將於COP23著重四大優先推動事項:

建立企業參與氣候行動的正式管道

如果各國要達成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沒有國家與企業間的合作協調是辦不到的。當今企業首要的任務是與國家政府建立合作的平台。

設計市場機制的氣候規則

一個提供永續發展的市場機制,可以成為國家減碳目標的長期支柱。首要目標為建立一個普遍及開放的框架來計算、紀錄與核對企業減碳的資訊。

承諾貿易導向的氣候行動

永續的貿易政策在低碳經濟的轉型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企業希望國際貿易的關稅條款可以給予永續能源更多誘因。

確保公正的勞動力轉型

綠色的產業轉型的議題中鮮少有勞工市場轉型的議題,如何確保勞工在面對低碳經濟時有足夠的技能與能力是國家間需要面對的問題

新聞來源:https://goo.gl/sF8NYD

▲對抗氣候變遷,城市站在同一陣線

近年破紀錄的颶風、洪水、乾旱及野火等災害,促進城市開始建構屬在地層級的氣候框架。此一框架跨越地理區位、政治版圖,不僅增加氣候韌性(resilience),甚至能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更多城市首長體認,不採取氣候行動意味著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於災後維修、重建、健康照護,甚至喪失經濟機會。

城市在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方面將發揮巨大影響力,根據C40氣候領導小組(C40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估計,不論國家政府的作為如何,僅城市採取必要行動就能達成巴黎協定目標。

城市比以往更具影響力,並積極協助世界達成減碳目標。特別於美國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美國城市首長展現已達成的氣候行動成就,並更進一步承諾未來的氣候目標,例如數個美國人口超過三千萬的大城市,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及鳳凰城等,已提出量化的實質減碳目標。

新聞來源:https://goo.gl/kLwfxC

▲COP23第四天─歐洲碳交易市場改革及氣候風險指標

歐盟碳交易市場改革:歐洲各國昨天達成提高碳價的共識,用來支持各國氣候政策,但是若要對抗氣候變遷,歐洲各國需要更多的投入!

巴黎協定的技術細節已獲得進展:會議的第二週開始將討論更多政治議題,包含如何在理解部分國家因自身能力不足需要外援的前提下創立一個共用法則系統。

氣候風險指標評量小島國脆弱度:根據今年公佈的氣候風險指標,前所未見的風暴對於島國已造成破壞性的衝擊,各國應該將該指標做為一個警示,未來更嚴重的氣候事件將會更頻繁的出現。

全球燃煤產業大解析:德國NGO團體建立了Global Coal Exit List 資料庫,提供全球大型燃煤公司增值過程(從採礦至電廠)的各項資訊,希望藉此鼓勵投資者、銀行、保險公司降低投資額。

守護氣候技術先鋒-德國:德國科學家團體German Climate Consortium呼籲德國作為氣候行動的技術先鋒及典範,提供再生能源、運輸、以及氣候政策等支援,在運輸及農業部門採取強力減碳措施並進行能源轉型。

波昂的挑戰-森林的保育及復育:森林復育作為巴黎協定的一環已成為氣候政策的關鍵議題之一,2011年由德國以及國際自然環境保育聯盟發起的跨國計畫,預計在2020年完成復育全球1.5億公頃的林地,2030年復育目標為3.5億公頃。

新聞來源:https://goo.gl/6EUnV4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