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2大會戰報】Day 1 & Day 2(11月8日、11月9日)

▲大會開幕!巴黎協議突破百國里程碑!

隨著摩洛哥COP22開幕,去年簽訂的「巴黎協定」已達到100個國家於國會批准的里程碑(菲律賓是第100個批准的國家)!法國環保署長Segolene Royal也推促其他政府藉著此次大會一同加入「巴黎協定」的行列。全世界在調適上仍需做得更多,也需要給予開發中國家更多的支持,如此才能進一步「清潔」全球經濟、擁抱再生能源。
聯合國新任主席Patricia Espinosa更表示:已有投資者在非洲看到許多發展的機會。該日,聯合國也釋出一份重要的兩年度評估報告,綜觀氣候資金的流向,被視為解析「開發中國家究竟得到多少金援」最深入的報告。

▲氣候變遷災害亟需資金挹注!

「損失與損害」是指氣候變遷所帶來最嚴重的影響,當氣候變化超越我們能夠適應之時,通常受到最嚴重衝擊的就是那些最脆弱的人們。也因此,氣候異常所帶來的影響超越個人、家庭以及國家。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我們勢必得對目前的經濟戰略、生態系統和社會福利計畫做大規模的調整,並且在財政支出中規劃氣候調適基金。
在這次的COP22大會裡,各國需要充分瞭解損失與損害的規模,並尋找預算之外新的財務來源(如航空徵稅或化石燃料稅)。巴黎協定裡提道,我們現在有減緩和調適的措施。但是當前述兩者都失敗的情況下,我們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失與損害,而這些都需要國際的資金挹注。在COP19大會制定的華沙國際機制(WIM)是專門處理損失與損害的單位,但這樣還不夠─他們需要更多的財政資源來面對更多挑戰。
目前WIM沒有能力處理各國急迫性的氣候問題,也沒辦法補助各國的災害損失。不過,他們開始研究保險制度如何轉移潛在的損失及風險。整體來說,保險可以嵌入國家整體的風險管理、社會安全網或是社區能力建構等。另一方面,保險制度如何含括無法負擔保費的人們也是WIM面臨的課題。畢竟,他們不是造成氣候問題的最大推手。

▲諷新闢燃煤電廠!土耳其榮獲「每日化石獎」!

儘管我們不知道2017、2018、2019的COP要在那裡舉行,但我們知道2020年將會是屬於土耳其的一年!土耳其政府向2020年COP大會投標,儘管他們還沒有像其他100多個怪咖國家一樣批准巴黎協定,前一天土耳其很有勇氣地提出資金援助的議程要求(而且要在巴黎協定和綠色氣候基金之下)。究竟這個作法是勇敢、大膽、或只是荒唐呢?很不幸地是最後者,因為土耳其預計支持幾家新開的燃煤電廠,在往後幾年會使排放量上升。與其用這種方式在巴黎協定中得到資金支持,土耳其單純地只需要做三件事情唷:批准巴黎協定、強化國家減碳野心、並朝100%再生能源前進~^_^~。

▲排放差距報告:我們正邁向3.2℃升溫!

2016年11月3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釋出第七版「排放差距報告」,發現若全面實施所有「無情境考量的國家自主貢獻」(Unconditional INDCs)所造成的排放水平,將導致本世紀末溫度升高3.2°C。因此,它呼籲全球應該加強2020年前的行動,以實現「巴黎協定」將升溫限制在1.5°C的目標。該報告評估了幾乎所有國家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並將評估出的2030年排放水平,與科學要求將全球溫度升幅限制在1.5°C的排放水平進行比較。報告指出,雖然預期排放水平仍在去年「排放差距報告」中提出的範圍內,但若要達成「巴黎協定」的雄心壯志,我們還需要在短期和更深層次的中、長期減排方面,採取更強而有力的行動。該研究指出,若積極加強2020年前和2030年前的行動,將能減少能源轉型過渡期的挑戰,例如:減少碳鎖定(carbon lock-in)和能源密集型基礎設施、降低總體成本和經濟挑戰、減少未來對未經證明的技術的依賴、降低氣候風險、並實現即時共效(immediate co-benefits)。關於溫室氣體(GHG)排放趨勢,研究發現,雖然總排放量繼續增加,但化石燃料使用和工業二氧化碳排放似乎正在穩定。同時它也指出,現在要認定這是一項永久趨勢,還言之過早。

▲沉默但致命的影響:川普當選!

「不管美國公民如何決定,選舉總是帶來正確的結果,這就是民主,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印度環境部長Anil Madhav Dave堅持認為,週二的美國大選結果不會影響在馬拉喀什COP22氣候會議。
Dave在帳篷村Bab Ighli中為印度亭開幕,並且用北印度文發表演講,弘揚聖雄甘地的永續生活方式。
很難想像一個美國總統的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一個億萬富翁說他有權毆打婦女並且承諾邊緣化種族和少數宗教。對了,他還說他將「取消」巴黎協定……。
民主黨人希拉蕊·柯林頓,雖然沒有進行絕食,但是她承諾將會執行聯合國氣候協議。
儘管如此,正如Dave說,這是美國的選擇。
一些政治家變得有些腼腆,法國的Segolene Royal承認,他更希望看到是一位女人住在白宮。而中國大陸的解振華則說,一個明智的領導者應該順應全球趨勢。但是這些抱怨並不能改變什麼,多數美國代表並不敢公開表示或者駁回川普。
在每天的氣候行動網絡的新聞發布會上,主持人避開選舉的問題,她說在24小時內我們會有聲明。美國代表團的新聞負責人說為第一週並不會召開媒體說明會。
巴黎協定是由192個國家簽署的,無論是誰掌控白宮,都應該堅持這個協定。而川普在大多數時候不談氣候變遷,他的立場是從評論中推斷出來的,也許有一些技術專家和外交上壓力。川普在政策上的模糊給了很多可能性。
代表們在私底下說,他們直到美國被設定為第二大排放國之後才在一大堆技術問題上取得進展。他們回憶起在荷蘭海牙的COP6,當時被美國大選布希和對手高爾的曠日之戰掩蓋了。
在Lux Research的分析師估計川普政府將會比克林頓政府高16%的排放量,這可是足足向全球升溫2°C的警戒線邁進了三十四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馬拉喀什,代表們說服酒吧通宵營業為了看選舉結果。週三上午,他們是慶幸地繼續探討碳計算的細節,還是一切都被改變了呢?

▲透明度的戰爭!摩洛哥氣候峰會重點!

本週開始於摩洛哥舉行的氣候峰會,各國談判者必須研究如何把巴黎協定付出實踐,並將這些技術政策的決策和目標能夠轉化為行動。有以下三項原則:

一、各國氣候計劃:

巴黎協定是由下而上構成的,並且能夠得到廣泛參與才是精神所在。例如慈善義賣,資源捐款的質量才會有所不同。每個國家的基本門檻不同,碳計算的目標與偏好都不相同所以很難直接比較,這個問題尤其在跨國碳交易的時候特別明顯。美國認為,國家承諾應該是可以量化的;並呼籲各國提供更多一致的資訊,以使減排目標遠離「基本情境曲線」(BAU),而這也是大多數新興經濟體會使用的方式。非洲集團的代表Mali認為,小國和窮國將需要靈活性,包含融資需求、調適氣候變遷影響的計劃以及碳削減措施。另外中國不希望國家主權受到干涉,他們的INDC表明,財政制定原則的目的是發展具普遍性和科技性的指導,而不是強加共同的財政細項規範。中國、印度及一些產油大國組成的聯盟 (LMDC) 則認為,「各國自主」是締約方貢獻的最重要特徵,應由締約方自己決定其國家貢獻的內容和規模。

二、碳核算:

各國目標完善之後接著就是監測了,當然也再一次出現透明度和國家掌控力之間的緊張。人們普遍認為,較貧困國家需要時間來建立技術、資源和機構以保持詳細的碳核算。但先進國家說,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實現一個共同框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說:「透明度框架應以促進的、非侵入的、非懲罰的方式實施,尊重國家主權,避免給締約方造成過度負擔」。歐盟尋求更多的整合:「共同『準則』的發展是設計一個更簡單、更方便專家利用、更能讓一般人理解的框架的機會。」對較貧窮國家的技術支持—俗稱「能力建構」, 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使協議更圓滑,但不會奇蹟般地克服主權問題。

三、定期回顧:

從2023年後開始,每隔五年,這些資料將成為全球「回顧」的焦點(計畫於2018年舉行一次大型峰會)。歐盟在巴黎的首要任務是定期評審,目的是為了縮小「國家自主貢獻」(INDCs)和長期全球目標的差距,這項任務的關鍵是專家和政治家的公同參與。拉丁美洲先進國家聯盟AILAC表示:「全球回顧應被理解為具有強大科學基礎的政治進程。」澳、美、日、加(多為雨傘集團成員國)以及歐盟,皆同意應該先有一個技術階段,然後是政治及領導階段;換句話說,首先是來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等的科學投入,再來部長們才有機會秀出政見。另外LMDC也提出,這次大會應該要能夠解開「實行障礙」;換句話說就是,把錢拿出來吧!
各國氣候計劃、碳盤查、定期回顧都是讓減排野心逐步爬升的機制。 如果不加入這些,都只是空想。

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