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人: 林巧媃、廖卿惠、ICLEI EcoLogistics祕書處
人與貨物的流動,對社會與經濟面向來說都是重要的。運送人員與貨物的動力仰賴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有重要影響,且排放量持續快速成長[1]。去年新冠肺炎(COVID 19)蔓延,衝擊世界經濟與生產的運作模式,進而改變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各地的上班族開始在家工作、防疫生活的「零接觸」電子商務持續成長。
人們為了避免外出,採買生活用品的方式從實體店面轉向網路購物,包裹寄取件數與外送餐飲營業額亦顯著增長[2]。當城市配送、宅配的生活型態成為主流,道路上雖然少了通勤、通學產生的車流,卻多了快速增長的城市貨物流量。
根據疫情肆虐前的統計,貨物流通佔全球城市交通運輸量的1/4,也每年貢獻將近40%的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3]。若以城市治理的角度切入,汽油、柴油動力的機動運具佔據四成的城市空間(貨車路邊停車、街邊卸貨等),造成交通雍塞之外,空氣和噪音污染以及道路安全事故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國際氣候治理也越來越重視物流產業在溫室效應、空氣污染以及能源使用效益等層面,所扮演的角色[4]。
從地方政府層級推動永續發展的國際城市組織—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ICLEI)自2017年推出生態物流(EcoLogistics)全球倡議。該倡議是全球首度以城市治理角度,梳理交通、環境、都市規劃與土地利用,探究方興未艾的物流產業如何兼顧效率運輸、滿足民眾生活機能以及環境負荷。ICLEI提出各國城市推行永續貨運可參考的八項基礎原則,指引城市物流朝向低排放、健康、安全、以人為本的永續城市發展進程。
1. 改採更永續的運送選項
Shift to alternative delivery options
當貨物從配送中心送達最終客戶,完成簽收交付的這個作業程序(也是貨運的最後步驟)稱為「最後一哩路」。常見的「最後一哩路」的情況是快遞或是運送小包裝的機車或廂型車穿梭在城市街道。最後一哩路運送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整個物流供應鏈的四分之一,而且其效率通常很低。因此,最後一哩路的運送可以改用非機動車(例如使用自行車送貨),或鼓勵物流業者採用電動運具。為提高城市貨運系統的效率,也可以考慮透過水路和城市鐵路來運載貨物。
2. 承諾採用更安全的城市運具,以維護道路安全
Commit to safer urban delivery vehicles for safer streets
重型卡車是城市物流的重要運具,也是造成交通傷害和人員傷亡的主因之一。為了能大幅降低道路事故發生的機率,建議主管機關設計一套綜合考量駕駛規範、街道設計和道路安全行為倡導的計畫,例如立法推行一套針對物流運載工具和車隊配送營運的安全系統,同時提高駕駛標準並確保其符合規範,並提供特定主題的培訓課程,也要求卡車駕駛在共享車道上,降低行車限速,保護弱勢的用路族群。
3. 整合土地使用計畫以促進城市貨運發展
Integrate land use planning for freight delivery
城市政策制定者應將物流政策與規範納入都市空間規劃。都市土地的規劃通常以地區尺度,訂定使用分區計畫與實施要點。規劃階段建議考量物流業者實務作業的路緣空間需求,例如裝卸貨之等候空間。
4. 支持城市貨運的集散策略
Support consolidation strategies for urban deliveries
共同集散貨可以提高物流車的運載效率,並減少貨車數量和配送公里數。小型城市集貨中心可以搭配電動車和配送自行車,以提高城市貨運的價格競爭力和能源效率。政府能確立一系列合適的籌資模式,並提供足夠的基礎設施,以完善集貨和配送的集散作業流程。
5. 優化運送營運效率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delivery operations
在當今數據蒐集科技的輔助下,城市貨運服務業者可以藉以優化配送路徑,採用車輛遠程訊息系統,追蹤監控配送駕駛狀況以及提供培訓來改善配送營運模式。政府亦能善用數據來了解城市貨運活動並做出完善的決策。
6. 推廣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決策架構
Promote multi-stakeholder decision making structures
若沒有邀集公私部門的利害關係人積極參與和支持,永續的城市貨運難以實現。政府應積極辦理各種城市貨運圓桌會議和論壇,為特定議題進行討論和協商。
7. 創造有利於氣候友善商業模式的發展框架
Create frameworks for climate-friendly business models
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科技可能翻轉貨運產業的營運模式。政策制定者應導入新的規範、訂價誘因以及採購政策,以鼓勵產業採用低排放運具,並建創造永續政策框架,使貨運業者朝向氣候友善的商業模式發展。
8. 支持發展未來永續物流
Embrace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logistics
科技的進步能協助廠商與消費者達成商品的即時交付。政府應善用溝通管道與平台宣傳,使大眾認識不同配送選擇對環境的各種影響,並鼓勵消費者改變選擇送貨的行為。政府應該提供物流工作的相關培訓計劃,以提高貨運部門的社會形象。
[1] 黃暄雯,「邁向脫碳運輸- 2018年 G20國家運輸部門目標影響」 報告重點摘述(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研四所)
[2] 工商時報,「防疫宅經濟助攻超商雙雄業績旺」(2020年3月23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323002426-260206?chdtv
[3]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生態物流(ICLEI EcoLogistics)網站https://ecomobility.org/ecologistics/。
[4] European Parliament's Committee on Transport and Tourism, study report on “LOGISTICS AS AN INSTRUMENT FOR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