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代表團公關長 林佳儀
核稿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 張寒瑋
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國大會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26th Conference of Parties (以下簡稱COP26) 和公約下的青年氣候大會Conference of Youth, (以下簡稱COY16) 分別於10/28至10/31及11/1至11/12間舉行。有鑑於國際疫情仍持續擴散,本次的COY16會議入場人數與工作坊場次都大量限縮,且申請程序提前,使得本次會議活動申請顯得格外困難。
基於過去自2009年起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固定申請參加COY會議的經驗,TWYCC COP26代表團自培訓期間就開始追蹤COY16與COP26的相關程序,並在團隊內部分工合作下,繁瑣的申請步驟迎刃而解。從僅是候補名單到持續不斷聯絡議程工作小組,代表團終於在COY16開幕前一個多月前獲得工作坊內容提議面試。面對急迫的時間壓力,出國代表團的夥伴們連夜趕工、跨越多個時區的準備國合組關於推測設計理念的工作坊-- “Design Our Greener Future Workshop”。最終獲得COY議程工作小組的青睞,得以在國際青年氣候論壇上為台灣發聲!也從原先未知能夠參與青年論壇人數的情況到全代表團皆能出席。
而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們聚焦在為什麼要用「設計」兩個字。現在身為青年的我們在未來都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參與及領導者。雖然目前我們可能能力有限,不能直接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不過我們現在就能為我們的未來鋪路。過去一年中,TWYCC的國際合作部以推測設計 (speculative design) 的方式發展出 “Imagining Taiwan Underwater” 的海平面上升影響情境明信片,與今年國際合作部 "Warming University” 受全球升溫影響的大學生活IG粉專。
上列四張圖為“Imagining Taiwan Underwater” 的海平面上升影響情境明信片,資料來源: TWYCC
上列兩張圖為"Warming University” 受全球升溫影響的大學生活IG粉專,資料來源: TWYCC
就如同未來學中的未來錐(futures cone)概念,我們能推測如果當今我們沒有任何作為的話未來會長什麼樣子(projected future),不過這個未來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未來(preferable future)。因此我們的session中我們討論了要如何從projected future到preferable future,並且探討可能會遇到的阻礙及解決阻礙需要的工具。
上圖為未來錐(futures cone)說明圖,資料來源: roope mokka
而這些阻礙可能解決的方法包含多種層面,TWYCC長期致力發展的氣候教育培力就是其中一個方法,因為我們能透過教育來覺察現況所面臨阻礙,教育也能增長知識和習得技能,實踐不同層次的行動,促成集體行為改變!氣候教育除了知識傳遞,也必須要有趣、好玩,讓氣候議題更能與自身生活連結,進而化被動為主動,關心、了解並實際行動。TWYCC的氣候教育對象有國小學生、國中學生和高中生,針對不同年齡層,有相對應的教學方法,以在國小的氣候變遷教育課程為例,講師透過乾旱等時事議題以及新聞報導,讓學生知道極端的天氣事件已經發生,並且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此外,在課堂上準備了畫筆和白紙,鼓勵學童將畫出一份「給小雨滴的指引地圖」,從這份指引地圖也能得知孩童觀察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水、土壤等自然元素如何與建築物的形式、人群移動和生活的方式等偏向社會規範元素互動)。
上列三張圖片為氣候教育現場照片與學生作品,資料來源: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專案經理 林巧媃
除了教育以外,政策和法律的訂定也在追求我們想要的未來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因此我們積極參與台灣環境團體的修法小組,共同議定氣候行動法,並在修法版本中明訂2050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徵收碳費、各部會權責及任務以及強化公民監督及能力建構等。另外,由於氣候變遷會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修法版本也強調納入更多利害關係人,例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大眾,期望透過擴大參與者的方式,影響群體往我們追求的未來邁進。
然而推測未來情境與利害關係人的過程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一一盤點,在此工作坊中TWYCC夥伴提前準備了兩個情境主題分別設為交通與食物,讓與會者可以快速體驗設計的過程。在食物主題情境中,我們讓參與者假設自己是開發中國家的咖啡小農,若遇到氣候變遷影響而大幅減產,且輸入的國家提出碳關稅的管制措施導致貿易量受到大幅度的影響,面對政府認定咖啡並非必要型農作物而不給予補助的情況下,應如何應對;而在交通主題上則是假設作為一個鄰海先進城市的市長,為了維持城市貿易中心的機能,面對科學家提出未來這個城市將有10%的區域面臨被水淹沒的風險,該如何維持都市交通建設,以維繫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呢? 我們設計了三個引導的問題,包含
- 這個議題中應包含的利害關係人有誰?
- 可能會需要或可以尋求協助的資源有哪些?
- 在試圖解決的路徑中,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且該如何克服呢?
並且鼓勵參與者透過畫圖或寫海報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與在他們心中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上列兩張照片為推測未來工作坊活動照片,資料來源: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代表團倡議組組長 陳正朗
在與來自世界各地,包含伊拉克,香港,阿富汗,日本等的參與者討論後,針對交通議題,他們提出了豐富的想法,例如應該要試圖向當地漁民討論自然的解法,或尋求更先進的科技來解決淹水問題。而在食物議題上,除了政府應以補助方式鼓勵農民改種其他的產品以外,更提出應嘗試研究更友善的肥料或更永續的耕種技術如蒐集雨水灌溉系統,以符合歐盟的法規約束等。這些多樣的想法也都會納入TWYCC未來國合組的推測設計計畫中,並規劃在2021年1月會有關於推測設計的更新成果推出,也請各位讀者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