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訴求 | 2020青年抗暖大遊行

六大訴求及細部訴求說明

【緣起】

2018年一位瑞典少女因為不滿政府對氣候變遷的作為上不夠積極,每週五發起罷課行動,前往國會前無聲地舉牌抗議。2019年全球700萬人響應,訴求政府應更積極地面對氣候緊急狀態。2020年是關鍵的一年。

國際上《巴黎氣候協定》預計要在今年年底生效,開啟人類面對氣候變遷新的模式。各國政府也應在今年更新他們對於國家氣候行動的承諾,而《巴黎協定》的成功與否——亦可說人類文明百年內的存續與否,很可能就將決定於今年底各國所展顯的決心。

對於台灣政府,2020年即將結束國內「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第一階段行動方案」,經觀察與討論,我們認為國內既有的氣候政策與法律並不足以因應愈來愈嚴重的氣候變遷、無法有效協助國家有效地向永續的經濟型態轉型,更無法回應國際上1.5°C、2.0°C的升溫控制目標。

因此,我們提出對於國內氣候治理改革的「六大訴求、15項細部訴求」,並從世代的角度,要求現在的政府更正視青年與台灣的未來!

【主題說明】

「氣候改革 刻不容緩 | 青年抗暖大遊行」以台灣民眾最有感的高溫為主題匯集青年呼籲氣候改革的聲量,若政府此刻不積極面對氣候變遷的課題,現在的青年與下個世代只會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基於此籌備團體將號召青年與多元社群共同響應這場遊行。

【六大訴求及細部訴求說明】

一、2050年以前達到淨零碳排放

巴黎協定設定了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內的目標,並致力朝升溫不超過1.5°C的方向努力。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研究,若要達到1.5°C的目標,全球必須在2050年前減少75-90%的碳排放量。目前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2050減量目標為2005年的50%以下,遠低於國際標準。我們認為政府應提出更加積極的目標,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意即碳排放量相等於碳回收量),並以此目標為基礎重新檢討各部門的階段管制目標及行動方案、加速產業的低碳轉型,使青年世代能夠擁有一個無碳且具競爭性的未來。

細部訴求包括:

  1. 宣示2050年達淨零碳排放之政策目標
  2. 提出2030年中程能源配比
  3. 以2050淨零碳排放為基礎,重新檢討各部門階段管制目標及行動方案

二 、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並由總統府或行政院負責統籌

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環境變化已直接與間接地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截至2020年八月為止,全球已有1,767個政府單位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並積極執行減緩全球暖化所需的政策與經濟轉型。台灣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國際貿易,若不儘早跟上此國際趨勢,將會降低我國國際競爭力,嚴重衝擊未來經濟發展與人民健康。因此我們訴求政府應對準國際標準,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家安全危機,並將減碳以及調適政策的行政層級拉高至總統府或行政院,統合及協調各部門資源,使各部門能夠有效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細部訴求包括:

  1. 因應氣候變遷之政策應提升至總統府或行政院層級,成為國家重大政策
  2. 應於府院層級成立「氣候變遷會報」處理氣候變遷相關政策,促進跨部會溝通與資源整合

三、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落實產業永續發展

歐盟執委會於去年12月提出《歐洲綠色政綱》,內容包括未來三年要推出 50 項政策的行動路線圖,期待歐洲發展為氣候友善型產業和乾淨技術的先行者。我們要求政府應提出台灣版的「綠色政綱」,作為我國達到長程減量目標的路徑圖,確保國家在轉型的同時能夠促進經濟的永續發展,以及正義性與包容性,並且將氣候及環境挑戰轉化為創新的機會。

細部訴求包括

  1. 借鏡《歐盟綠色政綱》,以氣候政策帶動經濟及產業健康、公正地轉型,達到永續未來。
  2. 政府總預算應有一定比例應用於氣候行動或永續發展,確保政府預算及施政與2050年淨零碳排及氣候變遷調適的目標相符。
  3. 建立政策工具,如實反映碳排放對環境及社會造成的外部成本。

四、強化能力建構,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與因應衝擊之能力

氣候變遷的影響層面擴及全人類甚至未來世代的生活,要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則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公民社會等各角色的整合運作,而這一切必須奠基在人民的氣候變遷素養及行動力。因此我們訴求政府應建立完善制度以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與應變能力,包括訓練對氣候變遷的敏感度、提升相關科學與政策知識、培養氣候變遷議題的價值觀與態度、學習氣候變遷減緩和調適的行動技能等。政府應透過長期的教育機制,使氣候變遷議題主流化。

細部訴求包括:

  1. 氣候變遷教育正式納入教育課綱
  2. 開發綠色工作機會,強化低碳產業之人才培訓
  3. 綠色轉型應為公正轉型,應挹注資源支持受影響的產業與勞工

五、納入多元族群共同商議國家氣候政策

沒有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是局外人,邁向永續的氣候改革行動也牽動著整體社會的變革。國際上《京都議定書》所擬定的專家氣候治理模式已經宣告失敗,聯合國也啟用了「由下而上」的《巴黎協定》,邀請各方多元族群加入氣候治理的行列。台灣是個由眾多族群組成的社會,並有著數百種不同的行業類別,大家在氣候變遷之下,各自面對著不同的挑戰與機會。因此我們訴求國家在訂定氣候政策的時候,必須納入多元族群,共同商議國家未來的氣候政策。

細部訴求包括:

  1. 多元族群應包含聯合國所定義之九大利害關係人社群
  2. 落實世代正義,邀請青年、兒少代表召開「氣候國是會議」
  3. 《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納入公民訴訟條款

六、增加氣候科學研究資源,並以國內外具權威性機構之研究成果作為政策依據

氣候變遷政策應建立於嚴謹的科學研究成果。透過科學研究推估未來溫度上升所引發的自然環境變化,提前準備因應措施,並防範氣候變遷可能對台灣社會產生的衝擊。除了關注國際上氣候變遷的最新科學報告,也需要將國際的研究成果「降尺度」至台灣的範圍,並且作為政策目標制定的依據。

細部訴求包括:

  1. 提高氣候科學研究預算
  2. 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評估氣候變遷對台灣社會、經濟、環境的衝擊與影響

【結語】

以上「六大訴求、15項細部訴求」是我們對於國內現行氣候變遷治理與法律的觀察,並參酌國際氣候談判與各國政策所提出。雖然台灣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卻是工業化國家中,人均碳排放量的前幾名。在氣候風險評比上,台灣更是被視為高風險地區。種種跡象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氣候變遷已經來到的事實,產業的轉型、災防的因應、資源的分配、弱勢的照顧,在愈來愈嚴重的氣候變遷影響下,各種挑戰只會更快速的接踵而至。我們希望能夠將台灣打造成一個低碳、韌性、永續的國家,世世代代都能夠共同享受到台灣現有的美好景色。


分享本頁